黃金被詩人稱為「弗洛齊王的麵粉(meal of Frothi)」,其典故來自於這個故事。奧丁有個叫做史基歐德(Skioldr)的兒子,據說他曾作為國王統治著一塊土地,而那塊土地現在被人稱為丹麥,從前則叫做哥特蘭(Gotland)。史基歐德有個兒子,他的名字是弗利司力夫(Frithleif),在他父親之後繼位成哥特蘭的王。弗利司力夫的兒子,弗洛齊抑是如此。
在那個奧古斯都平定天下,耶穌降世的年代,弗洛齊為當時北方最強大的君王,凡說丹麥語之地區,都將其太平盛世歸功於他,諾曼人更是將這個時期稱為「弗洛齊之安」。在他的治下,即使面對的是殺父仇人,抑或是殺死手足的兇手,無論是否為法所允許,人們都不會傷害對方。且無人行偷盜苟且之事,連金臂環掉在亞朗烏爾(Jalangur)好一段時間也沒有人會對它出手。一日,弗洛齊王突要造訪瑞典的王-費歐尼爾(Fiolnir),他向費歐尼爾買了兩名女性奴隸,一個叫菲尼雅,一個叫玫尼雅,兩人的身型和力氣都相當卓越。
當時,在丹麥發現了兩塊巨型磨石,這兩塊磨石製成的石磨實在過於巨大,以致於沒有人能夠推動。磨石被賦予了能夠磨出任何推動者所欲之物的能力,其石磨則被人喚作「古羅提」(Grotti)。一名叫做Hengikioptr (hanging-chops)的男子將古羅提獻給了弗洛齊王。弗洛齊王命人將那兩名奴隸帶至石磨的所在,下令要她們為他磨出黃金、和平以及繁榮。王要她們接近不眠不休地工作,他給予她們的休息甚至不多於布穀鳥靜下來的片刻,或是一節詩歌唱完的時間。
據說她們唱了一首叫做Grotta-Savngr的歌曲,並且在她們將要唱完並磨出一支軍隊以對抗弗洛齊前,海洋的霸主-麥辛格(Mysingr)在當晚到了該地,先她們一步了結了弗洛齊王,並大肆掠奪了一番,就此終結了「弗洛齊之安」。麥辛格將古羅提和兩名奴隸當成戰利品帶到了船上,同時命令她們為他磨出鹽來。差不多午夜的時候,兩名奴隸問麥辛格磨出的鹽是否足夠了,然而他並無叫她們停下的打算。菲尼雅和玫尼雅繼續磨了一會,船便不堪重負沉下了大海。海浪被石磨的給料口吸入,形成了漩渦,從此海水變成了鹹的。
傳說與民間故事 : 斯甘地那維亞 (Folk-lore and Legends: Scandinavia)
查爾斯‧約翰‧提比茲(Charles John Tibbitts) 1890出版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翻譯這篇故事的理由是,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看的台灣版本,我猜也許是出版商編出來的,丹麥、挪威、德國、韓國、日本、希臘都有相似的故事(日本人調查其版本可能來自俄羅斯水手),所有故事的共同點是,使海變鹹的鹽都是來自於神奇的石磨(有些同樣出現兩兄弟),也許它們有同樣的起源。誰知道呢,也許有人會用這個當題材寫論文,也可能早就有人這麼做了。
Fróði 弗洛齊許多傳說中的丹麥君王的名字,此童話應該源自於Grottasöngr(石磨之歌)及Prose Edda。
史基歐德(Skjöldr/Scyldings/Skjold/Skiold/Skioldus),在一些文獻中被描述為奧丁之子,可能是被神化的真實人物。
在Skjöldunga saga和Gesta Danorum.中,奧丁來自亞洲(Scythia),他征服了北歐。把瑞典給了他的兒子 Yngvi,把丹麥給了他的兒子 Skjöldr。
Jalangur ,地名,現名 Jelling 耶靈,以記述藍牙王征服丹麥和挪威使其走向基督教化歷史的耶靈石聞名,然而那已是此故事的千年後發生的事了。
兩名奴隸似乎並非普通人,而是名為Jötunn(約頓)的超自然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