袋鼠與袋熊 How the Kangaroo Got a Long Tail, and the Wombat a Flat Forehead

故事發生在好多年以前,在袋鼠米爾蘭和袋熊沃爾林都還是人類,而且仍是好朋友的時候。他們倆經常一起狩獵,並且在一塊營地一同生活。沃爾林舒舒服服地待在自己建的*小屋(gunyah )中,隨興的米爾蘭則以天地為家、草皮為椅,睡在他升起的熊熊火堆旁。天氣好時這種生活是非常愜意,躺著就能看到滿天的星星,就好像黃金螢火蟲一樣地閃爍著。不過一但到了雨季,沒有遮蔽物的米爾蘭是極為難受的。一晚,暴風雨來襲,狂風呼嘯、大樹來回晃動,彷彿無形的巨人正用他強而有力的手臂搖動著它們。大雨傾盆而下,黑暗侵蝕了整片天空的星光。就連米爾蘭火堆裡尚未熄滅的餘燼也很快地也被雨水澆熄,他的命運全掌握在了這場天災手裡。風雨交加之下,已經冷得在那瑟瑟發抖的米爾蘭決定前去尋求沃爾林的庇護。

「在天氣這麼糟糕的夜晚,我親愛的朋友一定不會拒絕幫助我的」他心想。受凍又悽慘的他爬向沃爾林帳篷的開口,他看見內部還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兩個都能睡上一夜好覺,於是叫醒了他的朋友說:「大雨把我的火弄熄了。外頭寒風刺骨,我身上又濕透了,能讓我在角落睡一晚嗎 ?」睡眼惺忪的沃爾林眨了眨眼,強硬地說:「不行,我的頭要擱在那角落,這裡沒空間了。」他一邊粗魯地回應,邊將身體挪往了角落,不過隨著身軀的移動,馬上在另一個角落又空出了一塊。

見到自己的藉口敗露的沃爾林開始惱羞成怒,他向米爾蘭大喊:「滾,我才不管今晚你要死在哪,給我滾出去。」朋友的這般對待惱怒了米爾蘭,於是他非常氣憤地離開了沃爾林的帳篷。米爾蘭在一片黑暗中到處摸索,最終他找到了一塊扁平的大石頭。接著他躡手躡腳地回到沃爾林的庇護所,低沉的呼吸聲告訴他沃爾林睡著了。他小心翼翼地移動進入帳篷,將石塊高舉至頭頂,然後往沃爾林的腦門砸下。不過這重重的一擊並未殺死他,而是將他的額頭砸得與石頭本身一樣扁。突如其來的疼痛讓他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,反應過來後他聽見了米爾蘭帶著嘲諷的笑聲,他一邊說著:「這就是你待朋友如此無情的下場,每當人們看見你和你的子子孫孫,這扁扁的額頭都將提醒他們你今日的自私 !」

已經受了傷的沃爾林自知不敵米爾蘭,因此並沒有多回嘴。不過在他揉著頭部痛處的當下,裡面已經裝滿了壞念頭。自那一刻起,他便一直想著要為自己報一箭之仇。一段時間過去,有天他在外頭狩獵的時候,忽然從樹林間看見那熟悉的身影,他發現米爾蘭就在離自己不遠處。於是,沃爾林悄無聲息地接近他。在他專注於在樹上尋找袋貂的足跡時,他使盡全身的力氣朝他擲出長矛。那柄長矛擊中了米爾蘭的下背,陷進去的程度深到他無法將其拔起。就在他為身上的長矛而困擾時,沃爾林在他的面前現身,以一個戲謔的口氣向他說道「啊哈 ! 總算輪到我報仇了吧 ! 我等這一刻已經等很久了,你會帶著背上的那柄長矛居無定所地在地上漫遊。你的小孩也一樣,他們將終身與矛相伴,並且過著四海為家的生活。透過這些特徵,人們會永遠記得你曾試圖在我熟睡時殺死我。」從此,袋鼠便有了長長的尾巴,當牠們經過樹叢,你都可以聽見低沉的蹦蹦聲,那便是尾巴敲擊地面所製造出來的;而袋熊則永遠長著扁扁的額頭,那是米爾蘭自私自利的印記。

澳大利亞土著的部分神話與傳說 (Some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Australian Aborigines) 1923

威廉·約翰·湯姆斯 (W. J. Thomas 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*gunyah 源自於澳洲原住民的語言,現已成為澳洲英語使用者通曉的詞彙。指的是簡易搭建的小屋、庇護所(shelter),不過比較近似遮蔽、掩蔽的shelter

我使用土著而不是原住民一詞來翻譯這本書的書名,因為我認為兩者有著同樣的冒犯性。歷史的醜惡並不是應該被掩蓋之物,我會忠實呈現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